发布日期:2025-02-19 04:30 点击次数:192
文/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股票十倍杠杆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持科技创新是金融的重要使命。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凸显了科技金融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下一步,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创新与发展,高质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澎湃不竭的金融力量。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引和推动下,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不懈努力下,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接近50%。从实践看,各类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上海浦发银行,推出“5+7+X”为核心的“浦科”产品体系,通过“热带雨林”式的全生命周期科创企业服务模式,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金融服务;嘉兴银行主动融入嘉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了认股选择权和延期付息等两款拳头产品。而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兴业证券积极发挥“投行+投资+研究”的综合金融业务优势,持续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不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人民币贷款中占比仅为1.26%,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服务也有待加强,科技金融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安硕信息等联合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报告》认为,作为创新的微观基础,科技型企业通常具备高成长、轻资产、高风险等特点。尤其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既存在普通小微企业的轻资产、高风险、信息透明度不足等共性问题,又具备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不确定、行业整体技术迭代更新快等个性特征。如曾冲刺“自动驾驶第一股”的纵目科技如今深陷经营危机;被誉为“曲面屏祖师爷”的柔宇科技正式宣告破产。这些明星科技企业的经营危机不仅给科技创新创业带来反思,也提醒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既要积极又要审慎。
下一步,科技金融应如何在创新、风险、收益等多种关系中寻求动态平衡?科技金融又将如何高质量地助力科技兴国战略呢?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科技行业等协同发力,多措并举,相向而行。
第一,优化科技企业评估评价标准。目前,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评估评价主要有政府认定名录和垂直细分行业、企业创新积分制以及数据驱动的信用评价方法等。如建设银行的广义“技术流”评价体系,可以多维度量化测评企业科技创新的行为和成果。但总的来看,这些评价方法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仍有待提升。为更好地平衡“支持创新”与“风险防控”,一是金融管理部门可发布技术信用评估标准和科技信贷实施指南,加快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形成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基础标准,为金融机构授信评估提供依据;二是金融机构要加强行业调研和政策研究,明确目标客群方向,在基础模型上衍生形成适合自身客户群体的专用模型,构建与科技企业内在特征相匹配的授信审批新模式。三是领先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包括评估体系、标准、模型等在内的技术服务,推动提升整个行业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第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健全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是实现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科技金融生态圈的第一层主要是创业投资和私募基金;第二层是以政府风险投资和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战略性风险投资;第三层是金融体系。科技金融生态圈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全方位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风险投资特别是政府引导基金的认证和示范作用,引导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投硬”。二是要完善我国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服务科技企业中的“生力军”和“催化剂”作用。三是健全培育“耐心资本”的市场机制,吸引民营资本、长期社保、商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成为耐心资本,不断扩大支持科技创新的“朋友圈”。
第三,创新支持政策及制度保障。在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中,政府部门以及监管部门的各类支持政策股票十倍杠杆,为科技金融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引入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设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措施和担保体系。二是修改完善金融法律和监管制度。如修改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降低股权投资的资本占用;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支持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落实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减少金融机构后顾之忧。此外,科技创新再贷款应增加规模、延长期限,并覆盖更多中小银行。三是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通过“投”“贷”结合,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在加快推动投贷联动发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科技银行的积极作用。
Powered by 配资炒股正规门户_股票免息配资网站_炒股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